2021-03-10 |
点击量:5942
硬度:材料局部抵抗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称为硬度,反应材料软硬程度。
高分子材料领域常用的是邵氏硬度和洛氏硬度。
邵氏硬度一般用于橡胶类材料上,硬度范围在20~90之间。
如果超过邵A硬度90,则选用邵D硬度计测试。
如果低于绍D硬度20,则选用邵A硬度计测试。
邵A硬度计(0.79mm):负载1Kg,样品厚度大于5mm ,适合软质的塑料和橡胶
邵D硬度计(0.20mm):负载5Kg,样品厚度大于5mm ,适合较硬的塑料和橡胶
洛氏硬度测试方法:用试验钢球能在被测物上砸上痕迹时硬度计表盘
上所显示的数值即为硬度值。适用于硬度高的工程塑料和金属材料。
成型收缩率:注塑成型时,树脂经加热熔融后体积膨胀,体积膨胀的熔融树脂填充到模腔内后实施冷却,过程中树脂体积将减小,此时对应部分尺寸减小率就是成型收缩率。
塑料的流向不同,收缩率也不同,一般流动方向的收缩率小于横向方向的。
常见塑料的收缩率:
吸水率:(M2-M1)/M1×100%
测试方法(标准:ASTM D570 ISO62):
1、把样品放到干燥箱干燥(50度/24小时), 移至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测试样品的重量M1;
2、将试片浸入温度为23度的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后,将其取出用滤纸除去表面水分,在取出后的1分钟内再次称量样品的重量M2;
样品规格:1.圆片:直径50mm,厚度4mm
2.方片:60mm×60mm×1mm
3.条形:76.2mm×25.4mm×3.2mm
含水率:一定条件下,材料中实际的水分含量。一般情况下,对同一材料而言,含水率<吸水率
热膨胀系数:固定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时,其长度的变化和它在之前长度之比,单位1/ ℃。
塑料热膨胀系数一般是钢材的十倍左右。
塑料的热膨胀系数在10-5到10-6级别之间;尼龙的热膨胀系数一般为:0.000014-0.000016/℃ 。
测试方法:将已测量原始长度的试样装入石英膨胀计中,然后将膨胀计插入不同温度的恒温浴内,
待试样温度与恒温浴温度平衡,测量长度变化的仪器指示值稳定后,记录读数,由试样膨胀值和温度变化量,即可计算出热膨胀系数。
样条长度:50-125mm
ASTM E831:-40 ℃到40 ℃
ISO 11359-2:23 ℃到80 ℃
熔融指数:热塑性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熔体每10分钟通过标准口模的质量, 以g/10min表示。
作用:通过测试了解 MFI大小来评估材料流动性,为成型加工选择工艺提供依据
常用标准:ASTM D1238,ISO 1133,GB 3682
试验仪器:熔体流动速率仪,标准口模有2.095±0.010mm和1.180±0.005mm两种。通常采用前者。
简称:熔融指数(MI:Melt Index)
熔体流动速率(MFR:Melt Flow Rate),
体积熔体流动速率(MVR:Melt Volume Rate):以体积来计算熔体流动指数,单位cm3/10min。
热变形温度:将样条固定在热变形仪的支架上,施加规定的荷重,浸入硅油中,以一定的加温速度加热硅油,当样条产生0.254mm的变形量时的温度即为热变形温度(HDT)。HDT是塑料的热性能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数据,HDT越高,材料的耐热性越好。两种荷重:A:1.82MPa;B:0.45MPa
试验方法:将所需荷重施加在样条上,然后将样条浸入硅油中,预热3-5min,以2 ℃ /min 的速度加热油。
样条规格: 尺寸120mm´15mm ´10mm,2根以上,样条成型后需放置48小时以上。
维卡软化温度:塑料等聚合物的试样在液体传热介质中,在一定的载荷、一定的等速升温条件下,被1mm2的压针压入1mm深度时的温度。
热变形与维卡软化点温度可在同一台仪器测,只是压头与载荷不同。
维卡的压头是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针头,热变形的是具有一定圆弧的斧型压头。
热变形温度:在一定的升温速率及载荷作用下,样条挠度变化0.25mm时对应的温度。
维卡软化点:在一定的升温速率及载荷作用下,压头进入标准试样1mm时对应的温度。
测试条件:升温速率和载荷分别有两种标准
A50法:使用10N的力,加热速度为50℃/h.
B50法:使用50N的力,加热速度为50℃/h.
A120法:使用10N的力,加热速度为120℃/h
B120法:使用50N的力,加热速度为120℃/h
测试方法:
1. 火焰高度 25.4mm; 施加火焰时间30s或者施加到火焰达到25.4mm 标记线为止。
2. 记录由25.4mm至102mm标记线之间的燃烧时间。
HB耐火等级判定:满足以下三种条件之一的就判定满足HB
A:对于厚度>3.2mm的样品,燃烧速度不能超过3.81mm每分钟
B:对于厚度<3.2mm的样品,燃烧速度不能超过7.62mm每分钟
C:火焰在没有烧到10.2mm标记的时,样品就熄灭。
垂直试验(Vertical Test)
测试方法:
1、火焰要求:火焰蓝色,高度20mm (内焰10mm);
2、正下方灼烧10秒后将本生灯迅速移开,记录移开后火焰的持续时间T1;
3、若试样上的火焰熄灭,再次对试样进行灼烧10秒后移开,记录第二次火焰持续时间T2;若明火熄灭后试样上还有火星,记录其持续时间T3;
4、试验中,应随时调整本生灯的位置以保持喷嘴位于试样的正下方10mm;
5、灼烧过程中发生熔融滴落现象,可将本生灯倾斜45°放置,火焰高度保持10mm。
条形样条:同HB样条
板型样条:15cm´15cm ´厚度(共3块)
火焰要求:双重火苗(内焰高度3.81cm/外焰高度12.7cm)
试验方法:将样条接触火苗5秒钟,然后熄灭火焰5秒钟,测定燃烧时间;重复5次
灼热丝起火(HWI:Hot Wire Ignition)
常用试样规格:60X60X3mm
热丝温度: 550, 600, 650, 700, 750, 800, 850, 900, 960 °C
测试方法:将灼热丝用1N的力压入试样中一定的深度,加热30S,然后移除灼热丝。观察试样燃烧情况,
根据试样燃烧情况换用更低或者更高温度进行试验,得出不引燃试样的最高温度(再加25度)。
不引燃判定(满足其中之一即可):
A:样片未被引燃
B:在移除灼热丝以后,燃烧或者炽红时间 ≤ 30 s 并且不引燃下方薄纸。
相关概念及意义:
弯曲强度:是指材料在弯曲负荷作用下破裂或达到规定挠度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结果以MPa表示;表征材料就是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刚性。
弯曲模量:材料在弹性极限内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单位MPa.弯曲模量越大,刚性越强,弯曲模量越小,塑料越柔软。
模量=应力/应变
测试方法 |
ASTM D790 |
ISO 178 |
跨距 |
50 mm |
|
弯曲速度 |
10 mm/min |
2 mm/min |
样条规格 |
127×12.7×3.2mm |
80×10×4mm |
冲击强度:是试样在冲击破坏过程中所吸收的能量与原始横截面积之比。用于评价材料的抗冲击能力或者判断材料的脆性和韧性程度,因此冲击强度也称为冲击韧性。冲击强度根据试验设备不同,可分为简支梁冲击试验机和悬臂梁冲击试验机。
相对漏电起痕指数:材料表面能经受住50滴电解液(0.1%氯化铵水溶液)而没有形成漏电痕迹的最高电压值,单位为伏。
样条规格:不小于15*15mm,厚度不小于3mm,可以均匀叠加。
原理:随着溶液的滴入,电极间开始放电,放电产生的热量使材料表面局部碳化,碳化物的导电率高,引起重复放电产生更多的碳化物,最终导致短路。
体积电阻率:用于表征立体材料的非导电性能,即绝缘能力,通常称为电阻率。
在厚度为h,横截面积为Q(Q>S)的材料的两个端平面上敷设电极,测量得到电阻Rv。
体积电阻率定义公式:
单位通常是Ω-m或Ω-cm。与试样或产品的形状无关,只取决于材料的自身性质。
材料按照电阻率的分类:
绝缘体:ρv >109 Ω-cm
半导体:106 Ω-cm<ρv<109 Ω-cm
导体:ρv <106 Ω-cm
表面电阻率:用于表征材料表面非导电性能物理量。
在固体材料平面上放两个长为L、距离为d的平行电极,测量出两电极间的材料表面电阻Rs。表面电阻率表达式:ρs=Rs*L/d
相对介电常数( Relative Permittivity )
相对介电常数:介质在外加电场时会感应电荷而削弱电场,原真空中外加电场与插入介质后电场比值,用εr表示 。
εr= ε1 /ε0 =C1/C0 =Q1/Q0 (电压V恒定)
ε1, ε0分别为介质和真空的绝对介电常数
C1,C0分别为真空和插入介质材料后的电容量
Q1,Q0分别为真空和插入介质材料后平板电极上的电荷数量
相对介电常数特征:
1.介电常数与所加的电场频率有关,一般有50Hz/1KHz。
2.它是表示绝缘能力特性的一个系数,以字母ε表示,单位为法/米
3.相对介电常数越小(不容易被极化/感应),材料的绝缘性越好。
如相对介电常数介绍中,如果电源电压匀速增大到某一值V,致使厚度为d的高分子材料介质局部能导电,侧称介质被击穿。
介电(击穿)强度:E=V/d 单位为:KV/mm
击穿的主要特征:绝缘性能破坏,产生电弧,材料穿孔熔化,烧焦,破损。
上一篇:高分子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
下一篇:金属材料拉伸试验机操作指南